华资律所·案例说法|家庭矛盾引发的死刑适用:从“邯郸三姐妹案”看司法政策的宽严平衡|张宇哲律师
2025年4月28日,备受关注的“邯郸三姐妹上坟被炸死案”二审在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。本案中,被告人王某东因长期耕地纠纷预谋杀害三名侄女,一审被判处死刑。该案因涉及家庭矛盾、爆炸物犯罪及死刑适用标准,引发社会对司法政策“宽严相济”原则的讨论。最高人民法院曾在《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》中明确,因婚姻家庭、邻里纠纷引发的案件需慎用死刑,但本案中王某东的预谋性、手段残忍性及社会危害性,成为突破“从宽”原则的关键因素。
《刑法》第232条:故意杀人罪可处死刑、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;情节较轻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该条文明确了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梯度,但未直接规定“家庭矛盾案件”的从宽标准。司法实践中,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和政策文件,将“家庭矛盾”作为酌定从轻情节,但要求综合考量犯罪动机、手段及社会危害性。
犯罪动机与矛盾性质:王某东的杀人动机源于土地纠纷,但矛盾积累长达数年,其预谋制作爆炸装置、选择特定时间引爆,已超出“民间纠纷激化”范畴,属于蓄意报复。
手段与后果:爆炸装置导致三人当场死亡,手段极其残忍,社会影响恶劣。根据最高法判例,此类“针对特定对象但危害公共安全”的行为,可能突破家庭矛盾案件的从宽界限。
政策平衡:参考“史某某杀妻案”(最高法因调解改判死缓),本案未达成民事赔偿或谅解,且被害人亲属强烈要求严惩,故一审死刑判决符合“宽严相济”中“严”的导向。
家庭矛盾案件并非死刑的“免死金牌”,司法实践中需严格区分“激情犯罪”与“预谋犯罪”。邯郸案中,王某东的蓄意性、手段极端性及社会危害性,成为突破从宽政策的核心依据。华资律所建议,处理此类案件应注重证据链完整性,同时推动基层矛盾调解机制建设,避免悲剧重演。
▌律师简介
张宇哲律师曾有十余年保险、互联网金融领域从业经历,对保险、金融公司的运作模式及产品有一定的了解。从事法律工作至今,已为多家保险、金融机构提供法律培训和法律服务。
张宇哲律师在征地拆迁领域也具备一定的诉讼和非诉经验,张律师熟悉政府征拆流程,能够根据案件情况通过政府信息公开、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、代表当事人与政府机关进行调解、谈判等方式高效解决纠纷。
张律师一直秉持着“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服务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”的执业理念,为当事人提供专业、高效的法律服务。
▌行业领域
金融行业
▌执业领域
保险合同纠纷|金融借款合同纠纷|征地拆迁纠纷
尤其擅长处理 :保险合同纠纷
▌代表性案例
▌代理某信贷公司处理债权资产数百万
▌代理山西运城客户与山西某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,为客户争取到百万理赔款
▌代理北京某电子设备公司买卖合同纠纷
▌代理上海某客户与上海市某区政府行政赔偿纠纷
▌代理湖北孝感客户与某县政府征地拆迁纠纷
▌代理杭州某客户与杭州某区街道办恢复原状纠纷
……